2007-04-22

顺天府宝坻县

据我爸生前多次郑重嘱托,要我们记住:你们的爷爷的爷爷是顺天府“薄地县”的,并说,顺天府就是北京。这时,爸爸往往喝了一些酒,话多了起来;因为说的次数多,就记住了这个地名。那时往往不当回事。后来我到了北京,偶尔会想起这个地名,但从来没有想起去考证一下。普通人的家谱意识没那么强,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大姓,祖上没有那么光耀。这是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“无根”状态。寻找祖先以及祖籍的愿望,是在今年开始的。我想,每一个人,即使他是一个平凡的小老百姓,他的身后都系着无数代的历史。
今天,我找到了顺天府的来历。根据顺天府志的记载,的确有一个县(而且是唯一)的发音和“薄地”接近,就是“宝坻”。农村人的发音往往没那么严格,所以我断定,那就是我的祖籍:
——顺天府宝坻县,今天津市宝坻区,清代属北京管辖。宝坻于金代建县,自古车船辐辏,商贾云集,物阜民丰,明清时被誉为“冀东大邑”,并享有“京东第一集”的美称。2001年3月,宝坻撤县设区,全区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,总人口65万。
《宝坻县志》还记载了一个王姓名人,根据描述,我几乎乐于断定那就是我的祖先(尽管没有任何根据,因为,我实在不愿意我的祖先是一个平凡之人):
王采,[清]字同候,顺天宝坻(今河北宝坻)人。诸生。每扶杖攜壶,眺遗台,寻古碣,徘徊空山老树间,兴之所至,短歌长吟,即蘸笔书之。书法逼古人,以擬唐诗晋笔。 《宝坻县志》

后来,我的爷爷的爷爷迁徙到了辽宁省台安县新台乡德生村,在建国初期,我父亲娶了赵家女子赵淑华,生下了我;在我四岁的时候,又迁徙到了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乡兴发村;2001年,我定居在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,这个地方距离我的祖籍仅有70公里,是北京距离天津最近的地方。规划中的“北京--宝坻--天津城际快轨”将缩短我和它之间的距离。
这或许是天意,让我在我的祖先的荫护下生活和工作。但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直到今天晚上。
我的父亲在2004年9月21日中午去世,享年76岁。

----------------
附:宝坻简介

宝坻历史悠久。据考证,早在新石器时代,这里就已有人类聚居、繁衍和生活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此地归属屡易。
相传此地虞舜时(约公元前22世纪)属幽州。
夏、商时(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)“省幽并冀”,转属冀州。
周时(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),武王分冀州为幽、并二州,封召公于北燕(都蓟,在今北京),此地遂属幽州燕国。
战国时代(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)则属燕之渔阳郡(治所在密云、怀柔之间)。
秦(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)分全境为四十六郡,此地属郡仍称渔阳。
西汉(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)始置泉州(在今天津市武清西),雍奴(在今天津市武清东北)等县。今之宝坻县地域,时在雍奴县境内,而雍奴县则属幽州渔阳郡,这一隶属关系至东汉(公元25年至220年)不改。
三国时期(公元220年-265年),此地乃曹魏之领地。
西晋时期(公元226年-316年)属幽州燕国(此国相当郡,时辖十县)。
东晋时期(公元317年-420年)十六国相互吞并,纷纷建立割据政权,此地先后曾属石勒(羯族)所建立的后赵(公元319年-336年)、前燕(公元337年-370年)、符洪(氐族)所建立之前秦(公元317年-383年)、慕容垂(鲜卑族)所建之后燕(公元317年-383年)、北魏(公元398年始)。
南北朝时期(公元420-公元589年),此地仍属北魏。太平真君七年(公元446年),泉州县并入雍奴县,今之宝坻县地域仍属雍奴。雍奴县则属北魏幽州渔阳郡。永熙三年(公元534年)北魏分裂为东、西魏后,此地属东魏。武定八年(公元550年)北齐代东魏后,转属北齐的东北道(行台)渔阳郡,直至公元581年北周为隋所代。
隋代(公元581-公元618),此地(雍奴县)属冀州诼郡。
唐代(公元618-公元907)初期,“高祖改郡为州”。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“分天下为十道”。雍奴为河北道幽州都督府(后升大都督府)治下的幽州之辖县。天宝元年(公元724年)复设郡,雍奴县改名武清县,辖于幽州范阳郡。自此,今之宝坻地域遂在武清县境内。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范阳郡废,复属幽州。
五代十国前期,此地仍属幽州。
后唐同光年间,宝坻城关为新仓镇,汉沽盐通过蓟运河舟运到这里存储,然后再销放各地。因为海盐集散,使新仓镇成为京东第一重镇。
清泰三年(公元936年)后晋联合契丹灭后唐,割燕云一十六州予契丹,此地遂入契丹,隶南京道析津府。
辽(契丹)会同元年(公元938年),分武清、潞(今北京通县)、三河三县各一部,置香河县,隶南京道析津府。
北宋宣和四年(辽保天二年,公元1122年)“会金伐辽”,宋得此地,隶燕山广阳府。
金天会三年(公元1125年)金取得燕山各州县,此地初隶析津府,后改大兴府。
金大定十一年(公元1171年),金朝世祖皇帝自燕京(今北京)东巡新仓镇,见人烟繁庶,“遂命于此置县。”次年(公元1172)“加司承命,析香河偏东闾万五千家为县。”,隶属中都路大兴府,“谓盐乃国之宝,取如坻如京之义,命之曰宝坻,列为上县,著于版籍。”
承安三年(公元1198年)宝坻县升置为盈州,辖香河、武清二县,
泰和四年(公元1204年)盈州废为县,仍称宝坻县。
明洪武(公元1368年-公元1398年)间,属北平布政使司。永乐(公元1403年-公元1424年)间,改属顺天府。嘉靖(公元1522年-公元1566年)时属顺天府下通州管辖。
清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,宝坻县属顺天府。
清康熙二十一年(公元1682年)顺天府下辖四个路厅,宝坻为东路厅辖县之一。
清雍正九年(公元1731年)宝坻宁河分置,将汉沽产盐区划出,从此宝坻不再生产海盐。
1914年(民国三年),北京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,宝坻县遂属京兆。
1928年(民国十七年),南京国民政府将京兆并入直隶,改直隶为河北省,宝坻为河北省下辖县。
1935年(民国二十四年)11月25日,在日本侵略者的操纵下,殷汝耕等在通县成立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,辖宝坻等22县和唐山、秦皇岛两市。
抗日战争时期(1937-1945),宝坻县日伪政权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存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,恢复原县制,属冀东区(行署)第十八专署,1946年5月,改属冀东区(行署)第十五专署。
1949年8月,新中国成立前夕,宝坻县隶属河北省天津专区。
1958年6月,宝坻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区。
从1973年8月起,宝坻县改属天津市。
2001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。

以上文字来自这里。这里还有一个宝坻信息网

2 条评论:

  1. 昨天听一王姓的同学说,据……(挺权威的一个什么机构)统计,王姓是中国现在第一大姓。看到这文,忽然想起老师也姓王。。

    我爷爷那辈因为什么原因改过姓,原先该姓什么都不知道,我太婆在那年代是糊里糊涂生了我爷爷的。。而我外婆的妈妈也不是她亲妈妈,所以我也有点好奇自己的身世。

    昨天终于把考研复试结束,今天起要开始写论文了。。老师。。我会尽早交上初稿的。。


    祝您假期愉快!(找了半天才发现回复按钮)

    回复删除
  2. 你的家谱够乱的,呵呵。
    BLOGGER的系统似乎不太乐于让别人方便发表评论,我也是费了半天劲才搞了个“评论输出”,仍然不太满意。但我很喜欢BLOGGER的自由,没有关键词过滤。
    论文尽早吧。愉快!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