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3-28

把政治还给政治

我以前写过一篇非政治就是最大的政治的文章。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人误解,以为我是赞同“非政治”的。实际上,这个题目可以看成是描述性的:在中国,我们正生活在一种试图把一切都“非政治化”的潮流中,这种潮流的推波助澜者,从前我以为只是那些市场经济的政策制定者和既得利益者,现在,一些知识分子也加入了进来。他们希望,与其把一切都“政治化”,不如把一切都“经济化”,这样比较简单,“量化”,容易操作,也避免了“政治斗争”的烦琐和不可控——这对于经过了“文革”的中国人来说,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价值取向。姑举例若干:
1、有人呼吁对当年的“右派”或其后代实行“国家赔偿”,说白了,无非就是把当年的“政治惩罚”转变成今天的“经济补偿”,跟民间的“花钱平事儿”一个道理。乍听起来,这办法似乎有些道理:“右派”们当年受尽了苦头,理应得到点“说法”。但这“说法”如果落实到“钱”上,可不是件好办的事情。你说说,一条人命得值多少“钱”呢?是平均分配,还是按照受迫害的大小,还是考虑一下他们的名声、地位,还是个案起诉、分别处理呢?要知道,在中国,人命可不是一样的价钱!它有城乡差别、地域差别、阶层差别等等。类似的历史沉案,如六四、FLG等,也有人主张所谓“国家赔偿”。问题不是它的可操作性,而是这其中有其不能完全被“经济化”的硬核在,那就是人的生命权是无法被量化计算、折合成“经济损失”的。
2、有人,这个“有人”的范围现在大大扩展了,也包括了一些国际友人、海外游子,主张奥运会就是奥运会,不能把它政治化。但在中国政府的精心运作下,它的确成了当前中国最大的“政治运动场”——它的充满极权思维的口号(同一个世界、同一个梦想)、它的火炬经过的路线(台湾、西藏)、它的号召全民特别是北京市民为奥运做贡献的做法(其中有些做法甚至连“经济”和“法律”规则都不遵守),等等。最近,面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奥运会的批评,中国政府频频发言,“反对任何企图将奥运会政治化的做法”。在我看来,把奥运会政治化的初衷,恰恰是中国政府自己。不同的是,它选择的是另外一个“政治”:通过举办奥运会扬我国威,其他的,均可以作为次要的事务忽略不计。长达十几年的宣传,卓有成效,已经让人们自动地服膺这个思维。例如搜狐的一个报道就是对这个思维的最好体现:“试想,无论圣火传递到世界的哪个角落,那里的人民都会在五星红旗下肃然起敬,这是祖国的荣耀,也是中国人的骄傲。”
3、民间维权的“利益化”倾向。去年的“最牛钉子户”事件,着实让国人兴奋了那么一下,什么“风能进、雨能进、国王不能进”的意淫之辞纷纷出笼了;问题是,这里不存在这么伟大的意义(我说它“意义有限”),充其量只是一件“利益纠纷”而已。期待它能够为中国民权意识的觉醒起到标杆作用,只是一种白日梦而已。事主个人也没有义务承担这么大的历史使命,那是政治家、言论家的事情;可惜,中国没有职业政治家、言论家,有的是政府官员、专家学者、媒体从业人员,都是养家糊口的工薪阶层而已。
4、黑窑工事件。这是一个典型的把政治事件“经济化”的案例。政府有关部门援引的不是人权法案、宪法,而是下位法(劳动法之类)。这是政治事件,其次才是经济事件。
5、西藏。这是一个各种力量的角力场。西方把它政治化,是因为其中的确存在“政治”——它有一个流亡政府,它涉及少数族群的权利问题;但中国也对西藏问题的“政治化”责无旁贷:你如果不制定什么《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》,人家也不会对抗你。根本的原因是你把人家的宗教也政治化了。那就别怪人家把宗教也政治化(所谓“披着宗教外衣的”之类的话语,完全是文革语言,也不符合实际:达赖喇嘛不是“披着宗教外衣”,他本身就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宗教——藏传佛教目前在世的最高精神领袖,你批评他“为西藏人做了什么”,是的,他没有为西藏做了什么,包括修铁路;但他是西藏人心目中的神这一点你必须承认);另外,事后,你又说它根本不是“政治事件”,是“一小撮人”鼓动起来的“打砸抢烧”等等“刑事案件”;那么,为什么它发生在西藏?而不是发生在汉族地区?面对“政治问题”,就用“政治化”的处理方法,这对谁都是件妥当的方法;问题是,你要允许人家用“政治化”的处理方法,否则的话,人家能采取的,只能是其他方法。
……
“把政治还给政治”是避免奥运会之类的领域被政治化的唯一出路。如果允许人们在其他场合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——在街头、在广场、在报纸、在电视、在网络、在政党、在竞选……,那么,奥运会场被变成政治运动场的可能性不是大大降低了吗?
而“把政治还给政治”,首先就必须允许“政治斗争”的存在,而且是公开化、法制化的存在;允许其使用公共领域;允许组成不同的政治派别甚至政党;……总之,允许专业的“政治从业人员”的存在,这样,其他人才能专心致志地搞他自己的“业务”——知识分子搞他的学术,运动员搞他的体育,劳资双方搞他们的利益纠纷,宗教界搞他的“鸦片”,把电影当艺术(而不是当政治)的人搞他的电影艺术,把电影当买卖的人搞他的大片。
就象台湾。
我一直认为,有些领域,特别是艺术领域(我把电影当作艺术),是既不能被政治化,也不能被经济化的。但正因为在中国缺少正常的政治表达渠道,因此,这些政治意愿频繁地侵入艺术领域,造成了特别奇怪的现象:在中国,最艺术化的电影,同时也是最政治化的电影。
要知道,世界上有些人是非常非常的,不喜欢政治,更不喜欢谈论政治。如果能有一批人专心致志地、专业化地搞政治,那么就没必要非把一些其他领域的人逼成“持不同政见的”异议人士不可。更没必要把本来很昂贵的电影之类的事业搞成“政治事业”。
所以,我非常不赞同目前有些影评人这种“政治化”地看电影的方式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